马克思主义学院赴董亦湘纪念馆开展“行走中的党史课”实践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6-10 浏览次数: 466

6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孟舒雅带领理学院部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前往董亦湘纪念馆参观学习并瞻仰了董亦湘纪念碑,开展“行走中的党史课”实境教学,将思政课教学改革、党史学习教育寓于红色场馆参观学习活动之中,坚持校外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用好常州红色资源,提升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实效。

走进董亦湘纪念馆,在城湾村民委员会讲解员带领下,大家重温董亦湘烈士伟大而英勇的一生。从少年时期志存高远、许下“大丈夫以身许国,好男儿志在四方”之宏伟壮志,到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背井离乡,身先士卒,毅然决然只身奔赴革命的前沿阵地,译介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矢志不渝开展革命斗争活动;从不断发展充实党的组织,先后吸收陈云、张闻天、管文蔚、杨贤江、恽雨棠、张宜光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增添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到与王明宗派主义进行坚决斗争,英勇不屈,壮烈牺牲于异国他乡……馆内的资料和复原实物,内容丰富而翔实。

大家纷纷表示,董亦湘烈士像是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虽只在这个世上匆匆度过43个春秋,但他为党为人民做出的有益工作,对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后辈心中。他博大的胸怀、对党的赤诚、大无畏的精神、坚定的革命意志,正是那个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缩影,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自觉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走近董亦湘纪念碑,孟舒雅老师介绍了纪念碑背后的故事。大家瞻仰纪念碑,声情并茂朗诵了《不朽的丰碑(诗三首)》以寄托对董亦湘烈士的哀思和缅怀,表达自己矢志不渝爱党爱国、奋发向上的决心。

大家一致认为,正是无数视死如归、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先烈的坚持不懈,才有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才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盛世中国和幸福生活,我辈更应该铭记红色历史,砥砺初心使命,永葆红色激情和脉动。

党史学习教育实境教学使大家深受教育、备受鼓舞,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大家一致表示,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传承先烈革命精神,坚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真正做到学史力行、行之有力、行之有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孟舒雅/文摄 熊焱生/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