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朝阳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天津师大—天津)、天津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协同创新中心等联合主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名师讲堂第37讲,邀请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二部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首届“干部教育名师”、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获得者吴仁明教授主讲。校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熊焱生和全体“纲要”课程教师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学习。
吴仁明教授围绕“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主题,从点题切入、主题解释、课堂总结、延伸阅读四个方面做了精彩的教学展示。
吴仁明教授首先简要阐明了专题设计的基本思路,提出并分析了“为什么国民党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什么游击战是主要的抗日作战形式”“为什么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三个针对学生的思想困惑点。他表示,采用成链的问题串联教学、全程的对比分析比较教学和超星线上与课堂线下混合教学,能够更好地加强教学效果、解决学生疑惑。
在教学展示主体部分,吴仁明教授从四个角度展开教学主题阐释。第一个角度是力量聚合。他指出,专题教学需要有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整合过程。在此基础上,他设计了“为什么要聚合”“谁来聚合”“怎样聚合”“谁来巩固”四个问题,并从传统层、器物层、制度层、文化层展开讲解。第二个角度是战略指导。他主要围绕“如何坚持抗战”、“坚持什么样的抗战”两个问题展开,不仅通过国民党“抓壮丁”的例子来阐明国民党抗战动员为什么失效的原因,而且列举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来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特贡献。第三个角度是战略布局,其中心问题是“为什么要开辟敌后战场”及“敌后战场的作用是什么”。他批判了网络上“游而不击,敌后做大”的错误观点,揭露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事实,肯定了共产党游击战争的积极意义和独特作用。第四个角度是发展方向。他从党的领导及党的建设入手,回答了“为什么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和“党何以成为坚强核心”两个问题。他表明,中国共产党把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相融合,积极推动后方民主运动,解决了中国的发展方向问题。他指出,国民党不能承载中国的希望的原因在于国民党内部的无能、腐败与黩武。他还通过文献说明等方式表明了党成为坚强核心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集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
在课堂总结阶段,吴仁明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归纳概括出“党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改变中国历史‘河流走向’”、“中国共产党形成独特的政治性格”与“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党史观”四个结论,并在最后的延伸阅读中推荐了相关阅读文献与拓展书目。
教学展示结束后,吴仁明教授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竞赛经验与线上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表示,在教学比赛中,课堂内容是教学比赛的核心竞争力,应坚持“内容为王”,让思政课有高度、深度、长度与温度;在课堂设计方面,应具有针对性、新颖性与精炼性,内容选取应不脱离教材的同时不拘于教材,总结的提炼应有精度与高度;在语言表达上,应当培养语言表述的准确性、简洁性与概括性。
课程组教师表示,这次名师线上教学观摩课,让大家对标名师开阔视野的同时学到了很好的教学经验,要结合省委巡视整改要求和自己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细落实到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珺/文摄 熊焱生/审核)